热线电话:
0510-83226666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国务院新闻办就“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举行发布会
星空体育官网平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5月26日(星期五)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副部长王道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已经正式向社会公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先生,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先生,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先生。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水利事业发展的关注关心和大力支持。
党的二十大作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国家水网是国家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系统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5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家水网规划建设,多次深入工程实地考察,作出重要讲线日,习亲自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要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2022年4月26日,习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的网络效益,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推动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国家水网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就是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节水优先星空体育官方网站、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其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国家水网主骨架由主网及区域网组成。其中主网是以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为输水大动脉,以重大水利枢纽工程为重要调蓄结点形成的流域区域防洪、供水工程体系。未来根据国家长远发展战略需要,逐步扩大主网延伸覆盖范围,与区域网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的国家水网。二是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充分发挥长江、黄河等国家重要江河干流行洪、输水、生态等综合功能,加快完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三是建设骨干输排水通道。合理布局建设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江河防洪治理骨干工程,形成南北、东西纵横交错的骨干输排水通道。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从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3个方面,作出了国家水网建设重点工程布局。五是明确了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保障措施,确保如期完成确定的目标任务。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的印发,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就国家水网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锚定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总体目标,全力以赴、苦干实干,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部署落地落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水利力量。
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要求来看,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这都是基于哪些考虑?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2014年3月14日,习亲自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深刻剖析了我国面临的新老水问题,老问题就是水灾害问题,新问题就是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2021年5月14日,习在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今年4月,习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我国缺水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贯彻落实好习重要讲话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需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第一,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需要在更大范围实现空间均衡。自古以来,我国的基本水情就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衡,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要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加快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网络格局,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和供给能力,来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优化水资源配置修复保护河湖生态。长期以来,一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导致出现了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地下水超采等一系列水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完全有悖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去谋划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加强河湖水域空间保护、生态流量水量保障,必须系统谋划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又要保障实现“还水于河”,修复保护河湖生态。
第三,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风险,需要筑牢国家水安全屏障。我国特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水旱灾害多发频发,近几年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广趋强的态势,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比如,2021年郑州发生了“7·20”特大暴雨,一小时降雨量达到了201.9毫米,2021年珠江三角洲发生了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2022年珠江流域北江发生了1915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6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等。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极端气候条件变化及其影响的日益加剧,迫切需要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安全水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安全运行。
总之,统筹解决好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需要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综合功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谢谢。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作出部署。请问,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方面将聚焦哪些重点工作?谢谢。
谢谢第一财经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国家水网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我们将紧紧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重点聚焦四个方面,做好《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的具体贯彻落实工作。
第一个方面,要优化国家水网工程布局。根据我国自然地理格局、江河流域水系分布、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以及河湖水系连通情况,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刚才李部长已经介绍了一些相关情况,通过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合理布局建设纵横交错的骨干输排水通道,推进互联互通、联调联供、协同防控,逐步形成国家水网“一张网”,促进水资源和人口经济布局相均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二个方面,完善国家水网工程结构。主要是要完善三大体系。在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方面,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开源节流并重,科学规划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水源工程,提高区域供水保障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在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方面,遵循“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以流域为单元优化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布局,做好洪涝水出路安排,全面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在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方面,会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统筹上中下游,兼顾好地表地下,提升水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第三个方面,统筹国家水网工程功能。我们坚持系统观念,立足流域整体,兴利除害相结合,加强水网统一调度和水工程联合调度,全面发挥国家水网行蓄洪水、排水输沙、供水灌溉、内河航运、水力发电、维护生态等多种功能,着力提升工程整体效能和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以此来系统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相关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
第四个方面,促进国家水网工程系统集成。我们加强水网数字化建设,完善水网监测体系,提升调度智能化水平,实现物理水网和数字水网深度交互融合。推动各类水利工程逐步由点向网、由分散向系统发展,全面提升水网系统性、综合性、强韧性。加强河湖水系和人工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程度,促进洪水资源化利用。加强水利与农业、能源、交通、生态等相关产业都能够实现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国家水网与其他基础设施网络紧密衔接。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聚焦的重点,我就通过这四个方面作这样一个回答。谢谢。
《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请问如何理解这一目标?如何推动实现这一目标?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就像刚才您讲到的,建设国家水网的目标就是“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这24个字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水网,怎样建设国家水网的问题。具体来讲:系统完备,就是要综合考虑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与综合利用、水生态系统保护等综合功能,构建互联互通、丰枯调剂、有序循环的综合性系统性水流网络。安全可靠,就是水网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显著提升,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大幅度提高,能够有效应对特大洪涝、特大干旱这种灾害以及突发水事件。集约高效,就是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效益要充分发挥,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水平要大幅提升,人口、经济、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绿色智能,就是要实现水利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全周期绿色化,水生态环境质量要明显改善,国家水网调度运行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循环通畅,就是国家骨干网及省市县水网实现互联互通,泄洪、排水、输水和循环利用能力要最大程度的提升。调控有序,就是水资源调配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实现国家骨干网与省市县水网联合调度,有序调蓄河道径流,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锚定国家水网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要从“纲”“目”“结”这三个方面去加快推进。想到一张网,自然就会想到“纲”“目”“结”这三要素。
一是构建国家水网之“纲”。以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江河湖泊为基础,以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为重点,科学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排水工程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这是国家水网的“纲”。
二是织密国家水网之“目”。加快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区域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推进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和引调排水工程建设,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格。这是国家水网的“目”。
三是打牢国家水网之“结”。加快推进控制性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综合考虑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发电、生态等综合功能,加强流域水工程的联合调度,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这是国家水网的“结”。
所以,推进国家水网的建设,重点要抓住“纲”“目”“结”这三个方面,按时完成任务。谢谢。
我们都很关心粮食安全问题。请问,国家水网在夯实农田灌溉基础、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将有哪些举措?对提升粮食产能将会产生怎样的作用?谢谢。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习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灌区工程是发展农业灌溉、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累计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达到了6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近3亿亩,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9.37亿亩增加到10.44亿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约600亿斤。现阶段,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4%,但是却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这个“国之大者”,进行了统筹谋划,以充分发挥国家水网建设在夯实农田灌溉基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举措:
一是优化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正如刚才李国英部长介绍到的,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降水灌溉不同季、水土资源不匹配是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规划纲要》从全局高度通盘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促进水资源在时间层面以丰补枯、跨期平衡,在空间层面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有效增加农业灌溉水量和面积,切实提升灌溉水源保障程度,促进地尽其力、水尽其用。
二是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目前,全国已建大中型灌区共7330座,是全国粮、棉、油生产的主力军,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一些灌区因为早期建设标准低、运行时间久,存在设施老化、能力下降、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十四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开展120多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约8800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约70亿立方米。
三是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结合国家骨干网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同步开展灌排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优先将大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使更多的农田从“望天收”转变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同时,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灌区标准化现代化管理,提高灌排工程运行管护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灌区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谢谢澎湃新闻记者朋友的提问。党中央作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重大战略部署以来,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推进国家水网规划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加快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生命线作用,不断优化东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运用方案,累计调水量已超过62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5亿。同时,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2022年开工建设了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拉开了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帷幕;加快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修编,推进东线二期可研论证和西线工程规划编制,加快完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
二是推进建设一批骨干输排水通道。去年,开工了多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水网骨干工程,比如,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粤西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水资源短缺问题。再比如,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这是亿万沿淮人民翘首以盼的流域防洪工程,将历史性地解决淮河下游泄洪不畅的问题。同时,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或实现重要节点目标,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通水,有效缓解鄂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引江济淮一期工程试通水通航,对缓解淮河中游干旱缺水、构建江淮水运大动脉、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建成后,可造福关中和陕北地区1400万人。
三是积极推进省级水网规划建设。全面推进省级水网规划编制,今年要全部编制完成。我们确定了广东、浙江、山东、江西、湖北、辽宁、广西等7个省份作为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鼓励地方重点在省级水网组织推动、骨干工程建设、数字孪生水网、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创造典型经验,发挥示范作用。目前7个省级水网先导区明确的2500多个项目中,55%的项目已开工,省级水网格局加快形成。
四是全力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市县水网、农村供水、灌区现代化建设改造加快推进,全国农田灌溉率达到了5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87%。
今年以来,国家水网建设进一步提速,引江济淮二期、引汉济渭二期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快建设,西藏旁多引水、福建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四川向家坝一期二步等15项水网工程开工建设,云南滇中引水二期、河北雄安干渠星空体育官方网站、甘肃白龙江引水等一批水网骨干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国家水网格局进一步完善。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规划纲要》围绕推动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国家水网,谋划了一批重大项目。请问加快推进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在项目和投资政策上有哪些具体安排?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科学规划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多轮驱动、注重效益原则,以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狠抓《规划纲要》任务落实,加快推进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您问到从项目和投资方面,具体政策都有哪些安排,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深化项目前期工作。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涉及水资源综合利用,还涉及到征地移民、生态环境保护、水事关系协调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深入做好前期工作是科学推进项目建设的基本前提。我们将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论证原则,统筹平衡流域区域建设需求,指导地方坚持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综合利用,扎实做好重大专题论证,同时还要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通盘优化设计方案,妥善协调流域水事关系,全面深化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国家水网工程建设规模大,投资需求高。我们将把国家水网工程作为重要支持领域,保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合理强度,重点保障跨流域跨行政区域,也就是“双跨”,还有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及提升防洪减灾和粮食生产能力等重大项目投资需求。刚才吴晓司长专门介绍了,通过水网工程建设支撑粮食生产能力。我们将围绕“双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升防洪减灾和粮食生产能力三方面重大投资需求,研究如何支持。同时,指导有关地方将水网建设作为政府投资的优先方向,根据地方财力状况,合理把握建设强度和推进节奏,落实好重大工程的地方投资,推动工程顺利建设,顺利发挥作用。
三是深化投融资改革。国家水网工程有很强的公益性,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经营性,所以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市场融资、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等多方面作用。近些年,有关地方发挥创新精神,主动担当作为,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效。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水价标准和收费制度,建立项目合理回报机制,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依法合规参与,扩大股权和债权融资规模,以市场化改革来推动加快水网工程建设。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洪涝灾害的突发性、不可预见性日益突出。这对洪涝灾害的防御提出了新要求,请问如何在水网建设中完善防洪工程体系?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提升流域防洪减灾能力是国家水网的重要功能之一。当前,我国七大流域基本形成了以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防洪安全保障。但是,现在流域防洪减灾体系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流域洪水“蓄”和“排”的能力还不高,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下一步,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主动适应和把握全球气候变化下洪涝灾害的新特点新规律,推进以流域为单元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风险。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增强洪水调蓄能力。流域防洪控制性枢纽对调蓄洪水至关重要,但目前部分流域规划确定的防洪控制性枢纽还没有全部建成,洪水调蓄能力还不足。一方面,我们将加快黄河流域东庄、珠江流域大藤峡、长江流域姚家平、凤凰山等一批在建防洪骨干水库实施进度,尽早建成发挥效益;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已经论证多年的黄河流域古贤、黑山峡,珠江流域洋溪等一批拟建的控制性水库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尽快恢复水库功能,加强水库群联合调度,全面增强流域洪水的调控能力。
二是提高河道泄洪能力。目前我国已建成1—5级堤防33.1万公里,但是部分堤防不达标。下一步,将全面推进大江大河大湖堤防达标建设,特别是紧盯大江大河大湖不达标的重要堤段,开展达标建设三年提升行动,加强大江大河的河道整治,保持河道畅通和河势稳定。同时,加快实施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减轻河道淤积萎缩,恢复河道行洪能力。
三是确保蓄滞洪区功能。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将根据流域洪水出路安排,对98处国家蓄滞洪区进行全面梳理,全面摸清突出问题和短板,逐一建档立卡、逐一明确建设管理目标任务、逐一开展安全运用分析评价,加快建设,强化管理,确保关键时候能够分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及时有效发挥分蓄洪水的作用。
四是提升流域防洪智慧化水平。就是要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预报监测“三道防线”,建设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智慧化防洪调度体系。同时,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和“叫应”机制,及时消除风险隐患,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谢谢。
《规划纲要》对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请问都有哪些重点对策举措?谢谢。
谢谢央广记者的提问。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规划纲要》对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作出规划安排,要求坚持高标准、高水平,推动水网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智慧发展、融合发展,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是推动安全发展。针对气候变化影响和防洪安全保障需求,合理提高防洪安全保障标准和防洪工程标准。以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为核心,有效应对特大干旱、水污染事件等供水风险,提升城乡供水安全标准和保障水平。健全国家水网工程安全防护制度,确保水网工程运行安全。
二是推动绿色发展。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合理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国家水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注重生态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因地制宜对水网工程实施生态化改造。加强水网生态调度,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三是加快智慧发展。着力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强化对物理水网全要素和建设运行全过程的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实现国家水网调控运行管理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提升水网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协同融合发展。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水网建设与水电、内河航运、现代农业等行业融合发展,发挥水网综合功能和效益。特别是推进国家水网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在粮食主产区及水土资源条件适宜的地区,新建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提升粮食生产保障能力。
五是完善体制机制。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优势的水管单位、供水公司、投融资平台等,组建水网建设运营实体,积极探索投建管运一体化的建设管理模式。深化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完善国家水网调度运行机制,提高水网运行效率和效益。谢谢。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请问,在国家水网建设中,如何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让人与河湖和谐共生?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在推进国家水网建设中,我们将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地下,加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一是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全面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建立全国河湖健康档案,“一河一策”滚动编制修复保护方案。加强河流生态流量监管,健全监测预警机制。深入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实施重点河湖、湿地生态补水,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同时,强化河湖长制,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加强岸线功能分区管控,实施河湖空间带修复,建设河湖绿色生态走廊。
二是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划定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以县为单元确定地下水取水总量、水位控制指标,强化取用水监管。巩固拓展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全面推进三江平原、西辽河流域星空体育官方网站、汾渭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等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三是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源涵养。加大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石漠化区、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推进坡耕地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加强江河湖泊水源涵养,在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补给区,严格实施生态保护和系统修复,提升水源涵养功能,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扫一扫关注大业微信公众帐号